自控是指你拥有某个愿景,并在面对阻力时坚持下去。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:在困难的事情(如学习)上耗时越多的学生自控力越强,在生活中最成功的往往是这些孩子,而并不总是那些智商最高的孩子。
我们在剑桥大学的一项针对两万多人的研究显示,拥有自控力也有益于心理健康。研究发现,对自己和生活的控制感有助于你去了解一个不断变化、错综复杂的世界。我们研究的数据是基于具有强烈“条理感”的女性——这些女性认为世界是可控的、有意义的,认为为了迎接挑战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这些女性的焦虑水平较低,尽管她们历经苦难——经历了艰难时期,生活在大多数人都没有汽车的地方,或者居住在房屋拥挤的“贫民窟”。因为有着强烈的“条理感”,就算境况变得艰难,她们也不会跌入低谷。
我们还观察了第二组女性——那些“条理感”较弱的女性。这些女性也面临困难,但与第一组相反的是,她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控的,是没有意义的。她们似乎失去了第一组女性所拥有的那种控制感。正因为如此,她们在经历困难时会更加焦虑。
言归正传,我们再来说说自控力。下面,我们来看一些在自我控制这件事上挣扎的案例,看看他们是如何自控的。
与大家分享一个案例:
尼克今年25岁。从大学开始,他就注重健康饮食,并立志“从现在开始”戒掉所有垃圾食品。可肚子饿的时候,他就把所有的决心都抛诸脑后。他告诉自己要多运动,还去健身房续了费,上过两节课,感觉自己终于要为自己的健康做点儿什么了。可在最初的热情爆发之后,生活就变得障碍重重。他发现自己很难坚持实施锻炼计划,所以他放弃了健身,直到几个月后,负疚感逼着他重新开始积极健身。每次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情,他都只坚持了几天就不了了之。问题不是他不愿意做这些事情,也不是他不想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得更好,而是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过于严格、难以坚持。他说:“我每周锻炼两到三次,或者根本不锻炼。”饮食上他要么只吃健康食品,不吃任何油炸食品和含糖食品,要么就放开了吃。一旦他感到身心疲倦或情绪低落,他的自控力就会减弱:他就不再节食,也不再锻炼。